案例分析

心理案例:学生社交恐惧

心理词典 xinli.cidiancn.com

阅读: 171

1

    亚,17岁的高一男生,与人交谈就会紧张,不敢看别人的眼睛,在学校里从来不敢主动向老师提问。同时性情暴躁,常常为一些事情跟同学打架。痴迷网络,在家里与父亲关系紧张,动不动就对父亲发脾气。

  儿子的痛苦

  “我上小学前,经常被关在家里不许出门,爸爸说出去不安全。父亲还经常打我。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作业没写完就跑出去和小朋友玩。父亲发现了,气势汹汹冲过来揪住我就打。我吓得心惊胆战。父亲经常谩骂、威吓、讽刺我。我成绩不好,他逼我做练习,做错了就打。大冬天把我从被窝里揪出来,让我穿着单衣站在门外。我从小很怕父亲。怕他打我,但我从来不哭。为了蒙混过关,我就常常说谎。有一次老师表扬了我,我当时很开心,回来告诉他。父亲讥笑说,老师只不过是哄哄你,你就当真了?从此以后,我再也不相信自己。现在,父亲有时说我这好那好,我觉得都是假的。在学校里,我从来不会跟同学心平气和地说话。谁惹我就发火,常常打骂弱小的同学。但同时我又很自卑,胆小,不敢主动跟别人交谈,怕看别人的眼睛,学习上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现在我长大了,父亲不再打我了,我心里还是有些怕他。”

  父亲的困惑

  “我自己是个工人,没有机会读书,一心指望儿子能争气。可他成绩常常不及格。我不管又不行。也可能是我的方法不对。但我也是尽了我的心希望他能学好啊。没想到现在他成了这样。现在他在家里动不动就发脾气,出口伤人。我真是伤心啊。”

  咨询师的话

  孩子与父母之间玩的是一场教育游戏和成长游戏。游戏的规则本来是父母先来确定的,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先是遵守规则,制定相应的参与策略,获得相对应的参与效果,继而质疑规则,躲避规则,最终挑战规则。这个过程的渐变发生在每一个家庭中。

  很多父母相信: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想通过体罚起到精神威慑的作用,但这样会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伤害到孩子的心灵。恐吓产生恐惧,恐惧则阻碍孩子正常的判断和做事。处于恐惧状态的孩子一心想着要逃遁,会失去天真,率直,渐渐变得麻木,失去信心。变得怯懦,自卑,紧张,不安。但同时他又在无意识中向强制粗暴的父母认同,希望自己变得像父亲一样强大,也用强制粗暴的方式对待别人。由于自己没有体会过被尊重被理解的感受,也不知 1

分享给亲友.

下一篇:爱,却是深深的伤害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有梦想却为何迟迟没行动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