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探秘

心理健康课的环境创设

心理词典 xinli.cidiancn.com

阅读: 173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思考、感悟而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一节成功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少不了积极、有效的教学环境。依据格式塔心理学,不同的教学环境是不同的“场”,对课堂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环境应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指教室的选择与布置、桌椅的摆放、学生的分组、黑板版面的设计等。一般来说,上心理健康活动课需要一个专用教室,可让学生很快融入心理课堂氛围,情感表达上放得开;桌椅可环教室摆放,便于学生讨论,也可单人单桌便于独立思考;不同的主题活动,需要不同的分组;而好的版面设计能够烘托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硬环境是可能对心理活动课效果造成直接影响的硬件。软环境是指教师对活动课气氛的营造、调节与控制。阴沉、消极的课堂气氛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忱,降低其对未来学习的信心;温暖、激励的课堂气氛,不仅能促进学生目前的学习,而且能培养其对未来学习的积极态度。所以,一个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应该重视课堂软环境的创设。

  一、课前预设,让环境形式多样

  不同的课需要教师营造不一样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在心理活动课的课前备课中,对于气氛的预判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上《做快乐的小铃铛》时,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快乐和谐而又轻松的气氛,让学生感到有可亲可敬的老师给予关怀,有活泼可爱的同学一起学习与玩耍,有亲爱的父母亲人的呵护与培育是幸福、快乐的,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敞开心扉打下良好的基础。《伤心的时候》一课重在帮助学生对负面情绪进行调节和控制,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低沉的背景音乐给学生营造沉思的氛围,用画画、情境表演帮助学生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人人都会有不快乐的事情,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初步调节不良情绪。

  二、激发兴趣,让环境积极温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宽松、民主、和谐、温馨的活动气氛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所以,导入对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例谈几种导入方法:

  1.音乐导入法

  学生都喜欢听音乐、听歌曲,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课前播放与活动主题有关的歌曲、音乐,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融入活动中。如,上《大声地说:“我行!”》时,教师先让学生听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然后请听得懂歌曲的学生说说歌曲的意思。接着教师讲解歌曲的含义,从而自然地引入本课主题——相信自己、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才能赢得胜利。

  2.重视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是创设课堂学习情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体现主题教育的热身活动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经验,激发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从而能引导学生体验、思考和探究,为主题活动作良好的铺垫。例如,上《换把椅子坐一坐》时可以设置“妙手绘画”的热身活动:

  (1)师:同学们,上课前让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大家看屏幕,以最快的速度在白纸上画出相关的图形。

  (词语)蛇石头苹果风小草  

  (教师计时,并给予鼓励)

  (2)师提问:刚才在做游戏时,你有什么感受?

  (3)师小结:以上几位同学理解得都很对。同样是绘画这件事,每个人的看法却不一样。那么,在生活中当大家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该怎么办呢?让我们在这两把椅子中寻找答案。(显示课题:换把椅子坐一坐)

  这样的热身游戏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并提出质疑:当每个人的看法不一致时该怎么办?从而引出课题。

  3.妙用故事法

  追求新奇、喜欢听故事是中小学生的天性。为此,教师在活动开始或活动中,可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让学生阅读或倾听故事。如,《心情不妙觅良方》一课中,教师先讲故事:美国总统林肯出身贫寒,幼年时被迫工作以维持生计,后通过努力,成为有名的律师。他曾多次参选总统,到第八次才如愿以偿。在竞选总统期间,他的对手不遗余力地嘲讽奚落他相貌丑陋、出身卑微以及多次失败的经历。林肯很生气,但他并没有发作,而是写信给那个污蔑他的人——用最解恨最恶毒的语言淋漓尽致地骂,骂完了,也写完了,再把信撕掉扔进垃圾桶里。发泄完了,心情也好起来了。他这种宣泄愤怒和痛苦的方式,到现在还被人们所称道。

  故事讲完后,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林肯总统是用什么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愤怒和痛苦的呢?

  这样生动有趣的故事,哪个学生不感兴趣呢?

  除此之外,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情感感染法、激情演讲法等。不论使用哪一种方式,都要因教学内容而定,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39健康网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三、凸现主体,让环境宽松自由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架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自己,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师生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主题分享环节

  在分享环节中,教师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畅谈感悟。分享的前提是每一位学生都愿意敞开心扉,而安全的氛围是学生敞开心扉的条件。因此,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做安全自由氛围的营造者。教师可以利用录像、录音、电影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场景。其次利用音乐渲染、富有激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出与主题相映衬的气氛。这样,教师创设开放的课堂气氛和有利沟通的环境,营造愉快而和谐的气氛,给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情景短剧、角色扮演等活动之后,教师可以用“如果你是其中的XX,你会怎么做(或怎么想)”的句式将学生带入虚拟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当学生有所顾虑时,可用“谁愿意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等语句鼓励学生开放自我。当学生表达不清楚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思路加以综合整理,帮其表达出来,可用“你的意思是……”“我理解得对吗”等句式。

  2.价值引导环节

  在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会出现真实的、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对此教师不可简单地给学生贴上“对”或“错”的标签,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或角色扮演引发讨论,用“如果是我……因为我认为……”的句式表明自己的态度。实践证明,教师“外在给予式”的引导让学生愿意接受,同时也能让很多学生走出困惑和无从适从的状态。

  3.出现“非预设生成”

  课堂生成千变万化,教师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当非预设生成(也可以说是一种“突发事件”)产生时,教师应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学生的表现超出自己预设之外,这说明学生的状态是真实的,这是值得欣喜的事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在平等的立场上给予指导,给学生的进一步生成营造氛围。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一切的生成教学都是为了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有新的感悟,并得到认知的提升和行为的改善。

  有时候,一些教师因为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气氛,这就需要多下功夫,多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讨教课堂应对技巧,提高控制课堂的能力。  

  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活动课软环境的创设能力,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可以让我们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向成功迈进一大步。

分享给亲友.

下一篇:童话故事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师灾后如何应对心理危机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