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

自闭(孤独)之探析

心理词典 xinli.cidiancn.com

阅读: 429


 儿童社会发展研究表明,婴儿期中,儿童和照料者发展良好的关系,对于以后一生中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婴儿和母亲的关系是最先建立和占重要地位的,而且也是日后各种依恋的典型。婴儿和母亲的关系,要比儿童对待其他人的态度具有更大的影响,这种关系也塑造着儿童关于自己的概念,因为儿童自我形象的形成,一部分是由于儿童在和其他人交往时内化了他们传播给儿童的观点。出生至三岁间母亲教养的性质也有助于儿童发展成为正常或异常。假如儿童在6至36个月之间长时间缺乏一对一的照料,或者在36个月之前又没有良好的个别教养来抵消缺乏个别关怀所产生的影响,儿童便很容易在社会和智力发展方面受到永久性损害。而多人分担的照料可以损害个人社会依恋的深度,也即是说多人照料可以冲淡婴儿的社会依恋,而这点可以影响日后的一切社会关系;假如儿童在6至36个月之间转为多人照料则会发生有害的影响,容易使得儿童处于最大的依恋防御状态。<?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在4名孤独症儿童的实验中,有3名曾经有明显的创伤史,而且4名儿童在1-3岁阶段的主要照料者至少换过一次,这种在儿童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转换照料者是极不利于儿童的社会成长的。例如佳佳开始由外祖父母照料,外祖母主要照料饮食起居,外祖父则主要陪伴玩耍,这种分工显然不利于婴儿社会性依恋的形成与巩固,2岁时回到妈妈身边,这又是一次照料者转换的过程,又一次损害了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例如小伟从小已经显示出他特有的敏感,母亲的出差以及后来的保姆照料的缺乏情感互动的环境也极大地伤害了他,这造成他情感的自我封闭,上幼儿园时他的敏感与自我保护使得他与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对幼儿园的生活也非常不适应,幼儿园与家中的两种不同表现表明,他在幼儿园是处于依恋防御状态;例如洋洋的创伤过程则更为明显,几乎所有的问题行为都在一次给他触动极大的事件之后集中出现,思想长时间地停留在上面,小时候不爱说话的阿姨和对他忽视的妈妈已经给他造成了一个缺乏情感关爱与“抚慰”的环境,这样的情况一次次冲击终于将他的防线击垮了;例如小杰的成长更是充满了艰辛,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在文后附有对他的详细分析。 这四个案例都从实践的角度充分说明孤独症儿童确实从小就比较脆弱、敏感,而在成长过程中也确实经历了较多的挫折,成长处于一种缺乏“抚慰”的环境中,两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造成孤独症症状的现实发生。

综上所述,孤独症的成因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我们认为,都包括有生物学和社会学两方面的因素,生物学上的基因遗传、脑损伤与脑功能病变、神经生化递质的异常是孤独症发生的内因,它使得儿童先天具有较差的现实感——对来自自我内部和外在世界的东西具有含混不清的界线,这种脆弱的界线表现为脆弱、敏感、而易于受到伤害的特征;而环境因素可能决定以后的发展方向,某些特定的环境因素可能会在一些具有脆弱界线的儿童中发生影响产生病症,个体生命在最初的两年内缺乏母爱,母亲没有给予足够的质与量的关爱与照料,儿童在成长中没有得到来自主要照料者(尤其是母亲)足够的支持与鼓励,儿童没有与某个特定照料者之间建立稳固的个人社会依恋,正是这种特定的环境因素将儿童先天的脆弱界线倾向激发出来,点燃了这颗潜伏于他们身上的火种。

 

 

 


分享给亲友.

下一篇:青少年网瘾怎样戒除?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测测你是否符合网瘾综合征的标准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