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

警惕青少年的嗜偷成瘾

心理词典 xinli.cidiancn.com

阅读: 106

  近年来,家庭矛盾、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暴力隐患等方面的因素均困扰着大部分青少年,据调查,我国近1/4的中学生都有轻生念头,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不仅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它更成了社会的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警惕青少年的嗜偷成瘾,这也成为了社会的热门话题。

  警惕青少年的嗜偷成瘾-典型案例

  从5岁那年第一次偷拿家里的500元钱开始,李某嗜偷成瘾已整整10年了。心力交瘁的父母想尽了所有的办法,倔强而无奈的孩子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昨日,李某的父母、舅舅和舅妈向本报求助:究竟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彻底断绝孩子的偷瘾?本报记者为您报道

  青少年的嗜偷成瘾,她该何去何从#p#副标题

  说起女儿的成长经历,从乐至老家来蓉的父母泪流满面。李某5岁那年,家里突然发现平时放在衣柜里的500元钱不见了,直到许多天后,夫妻俩才发现盗窃者居然是自己5岁的女儿,但那时,李某的父母并未太过指责孩子。

  小学二年级时,李某成功地从老师办公室里拿走了一本教科书,并于第3天偷偷还回。而在学校花卉展期间,李林甚至将一盆鲜花挪到了厕所里,然后“义愤填膺”地向校长举报:“有同学偷花!”……直到孩子上小学6年级时,父母才恍然发觉:这个在家人面前言语不多的乖女儿居然染上了如此恶习!面对父母一次次的责骂,李某每次都信誓旦旦要痛改前非,然而,“下不为例”的话却在父母的斥责和泪水中一次又一次地说了又说。

  上初中后,李某继续偷着拿家里的钱。几年间,她已学会了娴熟地拧开抽屉的螺丝,粗暴地砸坏坚固的铁锁。最“经典”的一次,她将家里放在衣柜里的1000多元钱偷偷拿走,然后用扳手打碎穿衣镜,逼真地营造出“有贼入室”的假象。这一度让家人信以为真。而当父母恍然大悟后,他们彻底绝望了:父母难以理解孩子那离谱的“销赃方式”――― 不是买工艺品送给同学,就是干脆将钱送给同伴。每次“追赃”,家人都要一次次地厚着脸皮来到同学家,重复说着同样的话:“我们女儿给你的钱还在不……”

  去年,李某被送到成都舅妈家。但来后仅几天,李某便偷走一亲戚的700多元钱。苦口婆心的舅妈用最大的宽容教育孩子,但收效甚微。直到几天前,李某还从卧室拿走舅妈1100元钱。舅妈一家人伤透了心:是金钱的诱惑,还是偷窃成功后的巨大成就感,让孩子不顾后果地一次次伸出“第三只手”?

  女孩:我控制不了自己

  直到父母离开小房间,躲在被窝中的李某才伸出脑袋,表情漠然地告诉记者:“我也不想偷,但我控制不了自己。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看到东西就想拿。我也觉得这样不好,我也想改,但我没有办法……”她甚至告诉记者:“我想过干脆进少管所,这样就偷不成了,要不然我自己都管不了自己……”

  警惕青少年的嗜偷成瘾,这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热门话题,家长们要多关注一些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多与青少年沟通,让他们心里生理一起健康。

分享给亲友.

下一篇:在线心理咨询治疗是否有用?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失落心理”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