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

幼年经验失忆症

心理词典 xinli.cidiancn.com

阅读: 147


从年龄与学习效率和记忆保存两者关系看,多年来学家们即注意到了一个奇怪或矛盾的现象。三岁以前的幼儿,对事物最感好奇,事事好问,求知,是一生中学习效率最高与学习事物最多的一段时期。然而,到了成年之后,很少有人能清楚记得三岁以前的事。因此,在学上,就出现了所谓"幼年经验失忆症"这个名词。幼年经验失忆症,也称童年经验失忆症。幼年经验失忆,是不是事实?如果是事实,应如何解释?即使幼年经验失忆是事实,应否视之失忆症?


最早使用幼年经验失忆症这个名词者,是精神分析论创始人佛洛伊德。佛洛伊德发现,当病人回忆生活经验时,都无法说出三岁(甚至五岁)以前的旧事。按佛洛伊德的解释,这段时间正是恋亲情结形成的阶段,儿童因冲突而生的压抑,结果导致了对记忆的压抑。此一解释相当勉强,恋亲情结所引起的压抑,只限于“性冲动”一方面,有关性冲动之外经验的失忆,又如何解释?除了精神分析论的解释之外,一般常识的看法是,时间太久冲淡了记忆。此种说法也不合理,原因是,18岁的人不能记得3岁以前的事,如果说是因为隔了15年,何以在过30年之后,48岁时反而能清楚记得18岁的事?


新近的研究,确定了人类3岁以前的经验成年后不能记忆的事实。即使有些人声称他能记忆,那也是3岁以后别人告诉他的。该研究以大学生中有弟妹者为对象,以一份包括20个题目的问卷为工具,问卷内的题目全是关于他们弟弟或妹妹出生前后的事。诸如:你弟弟(妹妹)出生前,你母亲何时去的医院?你是否到医院看过你的母亲?你亲生弟弟(妹妹)是何时到家的?经调查他们的弟妹出生时间,是在这群大学生们的1~17岁之间。结果发现:大学生中,其弟妹出生时间在他们3岁以下者,20题中没有一题是答对的。这表示,人在3岁以前留不下长期记忆。过了3岁,分数就直线上升,在9岁左右弟妹出生者,平均答对15个题目。


按现代认知学中信息处理理论的解释,人在三岁以前并非没有长期记忆。只是因为幼儿在当时对信息处理时,尚不能使用语音作为表征的工具,即未将语音的声码、形码、意码输入到长期记忆之内,长期记忆中自然句贮存不下语文信息,因而不能用语文去检索记忆以回答问题。此种解释已为一般人所接受。 

 

分享给亲友.

下一篇:中美教育比较之四——梦想和兴趣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重新审视师生冲突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