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

如果你痛苦,尽情地宣泄吧(二)

心理词典 xinli.cidiancn.com

阅读: 75

  
可以宣泄,但不可以“污染”

 

某年的教师节,南方某大学中文系众多教师的心情很不平静。这天,他们看到了该系一名研究生詹某发表的一篇小说。在小说里,詹某不仅点名侮辱该系的教师,而且还将母校丑化成一个一无是处的“大粪坑”。小说不但点出了母校一位曾为其上过课的博士生导师的姓名,还对其作了尖刻的讽刺与挖苦。随后,又谩骂其大学时的班主任是“猪八戒”、“猪脑袋”、“混饭吃”。对此,被侮辱的教师准备诉诸公堂。

在这里,我们不论詹某在学校里是否真的受到过什么“委屈”或者不公正的待遇,而应指出他的这种宣泄方式,是极为不妥的,因为他只顾自己的发泄,却不顾别人的痛苦;只顾自己一时的痛快,却不顾以后的麻烦,所以它具有“毒副作用”,损人而不利已的。

当我们选择宣泄的方式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这种看似表面上能暂时化解自己的烦恼,实质是严重侵害自己和他人身心健康和长远利益的不良的宣泄方式,比如:

在外面受了气,回到家里拿亲人出气;

酗酒,用酒精麻痹自己;

不节制的饮食,用猛吃东西的方式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致使体形臃肿不堪;

破坏财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人需要发泄自己,但这种发泄必须是合理的,有节制的,健康的。你可以发泄,但不要造成“污染”。

有一次,林肯的朋友愤慨地诉说另一位朋友的无理。林肯听不平地说:“你马上写信去痛骂他,以后不要再与他往来。”于是,这位朋友立即动笔写信,将那人痛骂一顿。然而,信写好后被林肯拿过去撕了。林肯笑着说:“我写过不少这样的信,但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寄出去。我们可以尽情地倾吐心中的不快,但无理由去伤害他人。”

如果你痛苦,宣泄吧!

如果你压抑,宣泄吧!

如果你愤怒,宣泄吧!

学会宣泄吧!

生命,因宣泄而流水淘沙,变得透明清澈;生活因宣泄而乌云化雨,变得轻松自如。

宣泄——解郁消怒

韩国有个民间故事,叫做“皇帝长了驴耳朵”。长了驴耳朵的皇帝只让理发师知道他的秘密,并命理发师发誓不把秘密泄露。日子久了,理发师觉得把这秘密压在心中太难受,几乎要发狂。然而,他又不敢对外人说出这个秘密,如果说了,既违背自己的诺言,又将招来杀身之祸。后来,他终于想出一个宣泄的两全之计:在地上挖一个大洞,每天对着大洞狂吼几句:“皇帝长了一对驴耳朵!”于是,他发泄了,平衡了。

由于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就给人造成很大的压力。压力是导致人们发病的一个不利因素,压力过剩,就会失去平衡。所以,我们要善于及时释放压力,学上把这叫做“宣泄”。

正常宣泄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嘴巴宣泄,二是手头宣泄。

嘴巴宣泄又分两种,一是自言自语,阿Q的自言自语就是最好的宣泄,他挨了打,骂一句“儿子打老子”,平衡了。我们常说,某人有阿Q精神。只要细细一算,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当过阿Q,只是自我安慰的语言不同罢了。

二是对人倾诉。当你有“一肚子气”时,不妨找一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肚子里的怒气全部倒出来,这样可以得到解脱。但这必须选准对象,因为不理解你的人不可能静听你的“投诉”,听别人发牢骚毕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如果他一边听你的诉说,一边做别的事情,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反而会使你更生气。而且,不理解你的人往往和你唱反调,说一些“嘿,你真不应该那样……”之类的话,简直是火上浇油,把你气个半死。

手头宣泄亦可分作两种,一是用文字宣泄。在你受了某人的气之后,利用你手中的笔,以“写”为愉,把它记下来,或者写一封措词激烈的信,将对方骂一通,但请记住,这种信只可以写,不可以发。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就常使用本法发泄胸中怒气。他在外受了别人的气,回家就写一封骂对方的信。第二天,家人要为他发信,他却不让,说:“写信时,我已经出了气,何必把它发出去惹是非!”

二是以创作宣泄,这是宣泄的最高境界。司马迁遭宫刑写《史记》,曹雪芹穷困潦倒著《红楼梦》,蒲松龄落第创作《聊斋》,李时珍3次考场失利,愤而从医,足迹遍及三山五岳,终于写成流传千古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当代童话作家严文井,曾报考4所大学均落选,他努力自学,终于成才……

法国的维克多·格林尼亚出身有钱人家,年轻时游手好闲。在一次舞会上,他被一位漂亮女人称作“花花公子”而猛然醒悟,开始发愤攻读,20多年后,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不少发明也是受气后的产物。如,有个外国商人用毛笔与人签订合同,因笔漏水,在他另寻笔时,被一“第三者”抢走了这笔买卖,这一沉重打击,气得他埋头搞发明,不久,世界上第一支“自来水笔”《即钢笔》诞生了。

此外还有一种“手头宣泄”方法:摔盆打碗砸东西。因这不是正当方法,本文不提倡。

从健康角度而言,宣泄是消除心中怒火的极为有效的手段,它可以减轻精神疲劳,使你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精力充沛地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之中去。请不要将压力“存放”在心中,若不将它发泄出去,它会越积越多,到时来个总爆发,那就麻烦了。

    但一定要注意:别让“宣泄”走入误区,要有合理的方法。

分享给亲友.

下一篇:专家说法:青少年犯罪出现新特点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校园里的橙涩爱情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