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探秘

心理帐户

心理词典 xinli.cidiancn.com

阅读: 160

  人们在每个月收入工资时,总会习惯性地把它分为两部分:大额部分和小额部分。大额的存起来,小额的平时放在手边准备随时用。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在人们的心中,也有这样的一个“心理账户”?

  假设现在有两家手机店,出售同样的一款打折手机。这手机不错,你想买一台,但其中一家卖300块钱,另一家卖200块钱。前者就在家门口,后者要坐半小时的车。你会为了节省100块钱而跋涉30分钟吗?

  再或者,你现在准备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家门口的那家电器城里,这笔记本卖5000块钱。可如果坐30分钟的车,在另一家店里,同样一款电脑只卖4900元。你会为了节省这100块钱而去那家比较远的店吗?

  虽然节省的钱都一样,都是100块钱,但是当人们真正进行选择的时候,大多数人会在第一个场景里选择肯定答案,而第二个场景则不然。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人们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账户”:会习惯根据框架、用途、背景,或是来源等因素而把钱放到不同的类别里。虽然是同样100块钱,但是放在不同的账户里考虑,效果是不一样的。当涉及的相对数目较小时,大多数人不愿意为了省钱而费力气。

  再举个例子:假设有一场你很喜欢的演唱会,票价200块钱。你早早就买了票,然而等到了现场,却忽然发现票丢了。要想看演唱会,就必须再买一张。你会掏200块钱再买张票吗?

  又或者,你身边带着400块钱,准备去看演唱会。到了现场准备掏钱买票时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有200块钱丢掉了,只剩下200块钱了。这时你还会再买门票吗?

  同样是200块钱的损失,但在第一种情况下,超过半数的人(54%)说,自己不会再买票了。然而在第二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88%)都说自己会买票进场。

  这也是“心理账户”的作用。虽然从理性上来说,200块钱的票与现金在价值上没有区别,但从情感上讲,200块钱的票与现金却截然不同。人们在票上寄托了更多的感情,所以丢票时的失望也就越大。在这个例子里,人们同样是根据票和现金归属的“账户”而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我们的内心远比自己想象得感性,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尤其是,我们各自的“心理账户”。

分享给亲友.

下一篇:寂寞是道家常菜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别把爱好当工作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